2005

台灣「食力」
有多強?

「只有吃,台灣可以超越中國大陸!」、
「一條街,吃遍全世界!」
台灣飲食王國的功力,是如何奠定、又怎樣被發揚光大?

台灣飲食無國界,全球化的腳步也光速前進。

《紐約時報》專欄作家佛里曼(Thomas L. Friedman)「世界是平的」(The World Is Flat)成為最流行語。意思是指在網際網路、數位化個人行動工具、外包、國際分工等幾大趨勢運作下,目前世界各角落的人們,已經在一個全新的層面上合作與競爭。

另一個世界經濟的新語彙則是「金磚四國」(BRICs):巴西、俄羅斯、印度、中國。這四個地大、物博、人眾的國家,佔地球土地面積四分之一、全球五分之二的人口,國家購買力都在全球前10名。

這一年,《京都議定書》生效了,歐盟的「碳交易市場」開始交易,一場搶進低碳和清潔科技的競賽,正式展開。

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以95高齡告別人世,留在大家心中的, 是他永遠年輕的思想,永遠獨特而洞燭先機的見解……。

Podcast 好好說那年 2005氣候戰役刻不容緩|周志宏(台達電永續長)

「好好說那年」歌單

Story 1

台灣點食成金 
吃出國際競爭力

2004年Discovery探索頻道,來台拍攝台灣美食專輯。節目中盛讚,「在台灣,永遠都不缺吃的驚喜與發現,台灣的飲食文化,是東方與西方飲食,傳統與現代飲食的大集合,而且總是不斷地創新、再創新。」

鼎泰豐的門前,總是站滿等候的觀光客;無為草堂的座上,常有越洋飛來只為一睹餐廳風采的旅人,一股潛藏的競爭力悄然在台灣社會發熱,飲食成為台灣足以獨步全球的文化魅力。

然而小籠包不是無端走紅,台灣茶也非憑空飄香,台灣人百變的飲食創意才是點「食」成金的魔法棒。

2004年台灣餐飲業國內營業額已達到2700多億,全球化拚鬥的時代,台灣能否吃出大生意?用飲食,稱霸國際?

  • 南僑企業會長陳飛龍:經營餐廳是經營情境,要顧客來一趟很快樂。

  • 鼎泰豐負責人楊紀華:讓鼎泰豐小籠包的原味,在全世界重現。

  •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:餐飲是先「餐」後「廳」,所以「餐」還是最重要的。

  • 南僑企業會長陳飛龍:經營餐廳是經營情境,要顧客來一趟很快樂。

  • 鼎泰豐負責人楊紀華:讓鼎泰豐小籠包的原味,在全世界重現。

  •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:餐飲是先「餐」後「廳」,所以「餐」還是最重要的。

Story 2

兩岸破冰 
國共握手

這年國民黨主席連戰到中國大陸訪問,並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見面,這是1949以來,國共兩黨之間首次最高層級的會晤。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隨後也訪問中國。兩岸在經濟日益緊密之際,政治上的對峙隔離,也開始逐步緩解

美國《BusinessWeek》這年曾以「台灣為什麼重要」為題,指出台灣的高科技業,主導了全球重要的電子資訊產品,無線網路、筆記型電腦、PDA及晶圓代工等,都居全球之冠。而台灣的成功也是中國的成功,如無中國大陸的生產優勢,台灣也不會有此佳績。

據估計,中國出口的資訊與通訊硬體,約四到八成是在台灣人擁有的工廠中製造。而在中國大陸居住與工作的台灣人,少說也有100萬。台商,由於力用中國,而快速崛起,成為世界級的企業。

連宋訪陸,開啟了兩岸理解與交流的一大步。而因應中國崛起,創造兩岸共榮的未來,台灣可以有什麼更積極的做法?

Story 3

台農也西進 
最後的產業外移

過去多年來,台灣在討論台商外移中國大陸時,農民一直是最被忽略、最看不見的一群。可能因為他們大多落腳在中國大陸窮鄉僻壤的農村,在落後地區開馬路、屯墾,建立自己的農業王國。

台灣水果,早已在海南島遍地生根, 並以它為跳板,順利征服大陸內地。 海南到處流傳著,農漁民因此脫貧致富的故事。不僅鰻魚、吳郭魚、蝦等養殖技術,早從台灣引進到海南,接下來是更高階的石斑魚種苗與養殖技術的引進。

當海南島能完全複製愛文芒果、珍珠芭樂、黑鑽石蓮霧,雲南能種出一模一樣的台灣蝴蝶蘭、馬拉巴栗,台灣農業還能做什麼?農業外移大陸,是台灣農業的出路或絕路?台灣農業的下一步該怎麼走?

  • 頂著「前台南縣副縣長」頭銜、戴著「民進黨創黨元老」光環,厭倦台灣政治紛擾的林文定(圖中),遠赴海南島偏遠農村種咖啡。

  • 頂著「前台南縣副縣長」頭銜、戴著「民進黨創黨元老」光環,厭倦台灣政治紛擾的林文定(圖中),遠赴海南島偏遠農村種咖啡。

Story 4

蕃薯戰士 
異地拓荒

在全球化的競爭狂潮下,台灣的中型企業為了生存,也必須生產基地全球化,招募人才全球化。

當政府還在不知如何因應東協十加一或十加三的區域競爭趨勢時,為了生存,台商也如遊牧民族,移往異地求生

他們是冒險家,從CEO到六、七年級生,他們以超強適應力與彈性,深入落後貧瘠、仍有戰亂陰影的柬埔寨、印尼和約旦,為台灣中型企業闖出一條新路。為了達成極度壓縮的交貨期、排解不同國籍工人間的衝突,甚至得隻身面對罷工引發的暴亂……,沙漠中、火山旁、荒地上,他們歷盡人世辛酸,有笑有淚。

年營收70億的台南企業,正是台灣傳統產業絕地求生的縮影。這群冒險家跑在政府前面,逆轉台灣被邊緣化的無奈,正在寫下一頁一頁傳統產業全球佈局的「突圍」傳奇。

Story 5

亞洲七年級
比一比

迎接「亞洲時代」來臨,亞洲六強(中日台韓星港)人才水漲船高,走入全球。

他們大多在1980年前後出生,出生在更富裕、更開放、更加全球化的時代,也是平均人力素質最高的一代。

夾在中日兩強之間的韓國,新生代一掃歷史的悲情,要讓韓國變成東北亞「金三角」的一環;過慣好日子的新加坡和日本學生,也下定決心要「走出舒適圈」。

相較之下,七年級的台灣年輕人,該如何迎接近鄰五強的挑戰?

Story 6

最後一次財富重分配:二次金改

世界變得更平的同時,也變得更尖,貧富差距加速拉大。

過去三年,台灣財富正在大轉移,而且速度愈來愈快。金控成為影響台灣經濟的新主角。財富急劇向家族金融財團集中,這個財富大轉移背後最大推手,卻是政府。

從2001年開始,14家金控陸續獲准成立,一陣廝殺、購併、版圖重整後,台灣財富悄悄換手,迅速集中在三大家族、六大金控手中。也就是很多人口中的「辜辜,蔡蔡,吳吳」:中信辜濂松、辜仲諒,中華開發辜仲瑩;國泰蔡宏圖、蔡鎮宇,富邦蔡萬才、蔡明忠;新光吳東進,台新吳東亮。

從2001年開始,14家金控陸續獲准成立,一陣廝殺、購併、版圖重整後,台灣財富悄悄換手,迅速集中在三大家族、六大金控手中,也就是「辜辜,蔡蔡,吳吳」:中信辜濂松、辜仲諒,中華開發辜仲瑩;國泰蔡宏圖、蔡鎮宇,富邦蔡萬才、蔡明忠;新光吳東進,台新吳東亮。六家金控總資產8.1兆,就佔台灣金融總資產的四分之一。

而政府「二次金改」,急切地要把公營行庫一一賣出,接手的,只有本國金控財團,引起「圖利財團」的指控。

「辜辜,蔡蔡,吳吳」六家金控總資產8.1兆,就佔台灣金融總資產的四分之一,也就是包括人民放在銀行的存款和繳交保險金的四分之一。

這些新的金融勢力集團更加有錢經營投資,有權分配資源,也更加成長快速。三個家族、六大金控,2001至2004年營收成長41%,其他《天下》百大金融業只成長4%,比起來,六大金控十倍速成長,資產成長119%,更是其他金融機構的七倍。

二次金改中的目標之一是明年底達成「金控減半,從14家減為7家」。這樣做固然增加個別金控競爭力,但也可能造成市場寡佔,消費者難得利。這到底是一場怎樣的金錢遊戲?對台灣未來競爭力與社會的公平正義會產生什麼影響?

2001至2004年六大金控營收成長41%,其他《天下》百大金融業只成長4%。這對台灣社會的公平正義會產生什麼影響?

Story 7

馬英九的叛逆

在前一年總統選舉落敗後,國民黨成了個燙手山芋:黨產處理、黨要民主化、黨的中心價值也在衰敗。當時的台北市長馬英九卻決定跳下火坑,參選國民黨主席。

「有些人覺得國民黨爛到骨頭去,無可救藥了,」可是,「我覺得人心未死。」在政治之路上,很多人批評馬英九不是能力取勝的政治人物,而是形象致勝。連他自己都說,「我知道,許多人都說我是『時勢造出來的英雄』。」

這幾年,他持續在清晨閱讀曾國藩,對《挺經》中所說的,「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,總是無益,必須躬身入局,挺膺負責,」深有感觸。

他說,機會來時,要勇敢承擔起來,作一個造時勢的英雄。他終於成為國民黨首次以民主方式誕生的黨主席

馬英九

「我們應該把握兩大原則:一,以台灣為主,二,對台灣有利。以這種標準去看各種政策,不要扣上意識形態的帽子。」

Story 8

廣告業迎戰
「微利」時代

台灣廣告業已告別昔日「世界第一」的榮景。

網路出現、傳播媒體暴增、媒體購買公司勢力崛起、低價競爭……,廣告公司的生存環境愈來愈艱困。80年代末期號稱台灣廣告業的黃金年代,每年近30%的廣告量成長率,造就了台灣廣告業成長高居世界第一的榮景。

當戰場已從台灣擴大到全世界, 廣告界不僅面臨人才不足的窘境,更面臨邊緣化的危機。 台灣廣告業該如何把危機當作轉型的契機?

前台灣奧美董事長莊淑芬,外派北京奧美擔任董事長,轉眼已快兩年。這兩年,帶給莊淑芬許多驚喜,還有許多的「第一次」。

第一次在人民大會堂對著兩千位聽眾演說,第一次同時管理來自澳洲、印度、新加坡、香港、中國和台灣的國際化部隊。兩年來,北京奧美從300多人擴增到500多人,營業額與員工人數,均已超越台灣奧美。

  • 奧美董事長莊淑芬:「我一直在想,怎麼不讓台灣人才不被邊緣化,第一要投入戰場,進去就有機會,不進去就沒有機會。要跟人家打仗,站在旁邊觀看,永遠不會上去。」

  • 「先有自律,才有自由,創意才會出來,」智威湯遜廣告董事長林文河(中間站立者)說。(左為智威湯遜廣告總經理王佐榮,右為執行創意總監狄運昌)

  • 個子嬌小、聲音洪量的李奧貝納董事總經歷黃麗燕說:「我們(李奧貝納)很專心,就是要LB(Leading Brand)創造LB。」

  • 太笈策略創意總監邰柏慶認為,機動性高、能提供客戶「太急」的銷售策略,是他們最大優勢。

  • 奧美董事長莊淑芬:「我一直在想,怎麼不讓台灣人才不被邊緣化,第一要投入戰場,進去就有機會,不進去就沒有機會。要跟人家打仗,站在旁邊觀看,永遠不會上去。」

  • 「先有自律,才有自由,創意才會出來,」智威湯遜廣告董事長林文河(中間站立者)說。(左為智威湯遜廣告總經理王佐榮,右為執行創意總監狄運昌)

  • 個子嬌小、聲音洪量的李奧貝納董事總經歷黃麗燕說:「我們(李奧貝納)很專心,就是要LB(Leading Brand)創造LB。」

  • 太笈策略創意總監邰柏慶認為,機動性高、能提供客戶「太急」的銷售策略,是他們最大優勢。

看更多2005年的天下報導

嗨,我是天天!

最受世界歡迎的
台灣美食是什麼?

天天告訴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