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

科技新貴
該賺多少?

為何台灣高科技業能蓬勃發展?
許多人認為,關鍵在於員工分紅配股的機制。
這個讓台灣科技業職缺鍍金的制度,為何在這年面臨重大挑戰?

這一年,全球經濟火車頭出軌了:
美國爆發能源龍頭安隆、世界通訊等大企業做假帳、破產等弊案。
歐盟則順利讓歐元紙鈔與硬幣上路。

繼中國之後,台灣在1月1日正式進入WTO;
也在這年,中國首次超越美國,成為台灣出口最大市場。
但總統陳水扁拋出的「一邊一國」炸彈,也在這一年引爆......

此外,台灣實施近半個世紀、「一試定終生」的大學聯考制度正式廢除,
改採多元入學方案,但也帶來多元壓力。

Story 1

資本主義的
信用危機

安隆,美國能源巨擘,連續多年被美國媒體選為最具創新能力的企業,是各方口中的模範生。2001年10月,離安隆破產不到兩個月的時間,它的市值還高達280億美元。

安隆並非完全沒有實力,只是後來各方的誇讚遠遠超過它的實際表現。為了符合外界過高的期待,安隆開始篡改財務報表。

終於,捏造數字的把戲再也玩不下去,安隆被迫重新公布獲利數字,導致能源帝國就此瓦解。

美國從安隆到世界通訊相繼破產,企業財務造假,形成了美國半世紀以來,資本市場最大的信用危機,也凸顯了資本主義過度發展下被扭曲的企業文化與價值。

Story 2

美國分贓 台灣分紅

台灣獨創的「員工分紅配股制度」,像一種溫和的社會主義。公司法要求公司將「稅後盈餘」的一定比例分紅給員工,也就是政府強制分紅,但比例由股東與員工自己協商。

許多人認為,台灣的高科技業能蓬勃發展,員工分紅配股是關鍵機制,員工也成為科技新貴

雖然,美國企業聲稱股票選擇權(stock options)是用來吸引人才、激勵員工,但在安隆等系列弊案發生後,上市公司高階主管為爭取認股權而做假帳,以致員工認股權被認為是禍首。

台灣行之已久的「員工分紅配股制度」也在此時被國際機構投資人代表質疑,認為應像美國的股票選擇權般列為企業費用。

Story 3

中國拉低世界價格

過去一年,個人電腦跌價了近30%、汽油跌價15%、電視機、電腦軟體與行動電話服務價格也都下滑5%∼10%。

而1元的紅椒和茄子、10元的文具、39元的廚具用品也忽然目不暇給的在生活周遭冒了出來。

中國打開大門,大步跨入世界經濟體系,成為世界的工廠,立即的影響是將產品的價格急速拉低,造成了「中國價格」決定「世界價格」的新局面。

歐、美、日及亞洲各國紛紛到中國大陸投資設廠,劇烈的競爭,使得產品的全球價格持續下降,供過於求及過度競爭,使得企業的經營日益艱難,進入微利時代。但對消費者而言,卻是一個可以要求價廉物美,多樣選擇的時代。

Story 4

台版成吉思汗
拚18項世界第一

21世紀初的台灣,被夾擊在「超級強權」美國的不景氣,
以及「超級強鄰」中國大陸的致命吸引力之間。

然而,台灣有一群成吉思汗們,他們長年在幾分幾毛的微薄利潤中,鍛鍊出蒙古馬隊的速度與悍勁,在全球迅速擴張版圖,為台灣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、控制力。

他們殺出18項產值世界第一,不僅控制全球85%電腦主機板,全世界每三台電腦,有兩台由台廠包辦。

台灣這些新起的成吉思汗們已經有能力「set the standards、訂遊戲規則、設趨勢」,他們也是最讓全球競爭者頭痛的「價格殺手」(price killer)

Podcast 好好說那年 2002台版成吉思汗的故事|張明正(趨勢科技創辦人)

「好好說那年」歌單

  • 由左至右為:廣達董事長林百里、鴻海董事長郭台銘、明基總經理李焜耀、光寶執行長林行憲、仁寶總經理陳瑞聰。

Story 5

兩岸人才戰
台灣50vs.大陸30

一股30歲的新勢力,正在大陸如火如荼地蔓延。不論談合作、談競爭,愈來愈多台灣企業家發現,談判桌上的對手,是只有自己兒女一般大的年輕人。

在外資企業,他們掌握重要職位,擁有決策權力。晉升的速度,至少超前台灣同齡年輕人三到五年

突然之間,「台灣創業,大陸接班」的議題,在兩岸穿梭的企業家之間,成為熱門話題。

台商紛紛感嘆,必須和兒女輩分一般的大陸對手競爭,甚至要把棒子交給他們,真是「情何以堪」。

1994年成立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,是中國商業菁英培育與進修的首選。

Story 6

趨勢科技
「玩」出全球化

這年,提供防毒服務的趨勢科技被選為「日經指數」指標股,距離它在東京股市掛牌還不到3年。

這個亞洲最有價值的軟體公司,2001年剛獲得《天下雜誌》軟體業最佳標竿企業。

更特別的是,趨勢的總部在日本,CEO 在台灣,COO在美國,CFO在日本,它已經徹底顛覆跨國企業「總部」的概念,14個高級主管,來自5個國家。

左為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,右為趨勢歐洲總裁金斯。

14年前,從屏東鄉下長大的張明正憑興趣創立防毒軟體公司趨勢科技,如今「玩」出一個跨越23國的跨國企業。

不同國籍的經營團隊如何跨文化溝通、培養信任與默契?如何在全球不同角落,制定出可以通用全球的策略、做法?

Story 7

弱智媒體
一起來誤國?

那時,台灣正經歷一種對媒體的信心危機:政府對媒體無力可管,媒體放縱自己,而民眾漠視觀看好節目的權益。

1988年報禁解除,1994年有線電視開放,2001年香港壹傳媒的「壹週刊」進軍台灣。媒體暴增,台灣民眾的選擇增加,但對媒體的信任度卻日減。

這年《天下雜誌》分別對民眾與一千大CEO做調查。台灣民眾對媒體的信任度只有22%、近四成CEO對台灣媒體的表現不滿意。六成六的CEO認為媒體最大問題是八卦化、五成七覺得暴力和災難新聞充斥版面。

其實,台灣媒體的惡質化,是開放後過度競爭、民眾又漠視自己閱聽權的結果。在激烈競爭下,媒體競相以聳動、羶腥的報導來提高收視率、閱讀率。廣告主又以收視率、閱讀率做為投注廣告的唯一標準。在無人監督之下,媒體遵循商業化路線,日趨低俗。

誰來監督媒體?媒體是監督政府的「第四權」,但媒體卻無人監督。唯一的制衡力量,就只剩下民眾自己。人民如何發揮更多的自覺,遏止媒體沉淪

Story 8

借鏡荷蘭
小國有什麼出路?

「荷蘭是一個很小的國家,」這是每一個荷蘭人形容自己國家的第一句話。這不是謙虛,而是務實。發展經濟,是夾在列強當中的小國最實際的出路

只比台灣大一點點的荷蘭,在國家競爭的版圖,
為自己爭到一個獨特不可取代的位置:「歐洲的門戶」。

在歐洲,荷蘭人是最好的推銷員。荷蘭人說荷蘭語,但有八成的荷蘭人會說英語。

「荷蘭太小,我們不能犯錯,一定要合作。」這種危機意識,讓荷蘭人養成「共生」哲學,寧願坐下來談出一條生路。荷蘭如何將一個沒資源的小國變成掌握資源流通的樞紐?

看更多2002年的天下報導

嗨,我是天天!

現在台灣科技業還有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嗎?

天天告訴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