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4

敵人也能變朋友?

全球化正在加速,台灣政治民粹化也在加速。和對手既競爭又合作,成為最新趨勢。

橫跨英倫海峽,連接英法兩國的海底隧道正式開通。

歐盟的馬斯垂克條約、北美自由貿易協定、為WTO鋪路的關貿總協定,
有史以來,第一次有這麼多新經濟法規,讓全球不同國家與企業能夠在世界競爭。

在台灣,李登輝總統接受日本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專訪,
談及「生為台灣人的悲哀」,為年底省長與北高市長選戰,更添激情,
讓台灣民主一路走來,始終與強烈的族群情緒糾結在一起。

Story 1

低價革命來襲:
35元咖啡、95元衣服正流行

「價格破壞」——低價革命席捲全球,迷信品牌、盲目消費的年代不再。從日常用品的洗衣粉、飲料、底片、服飾到科技產品,廠商降價、降價,再降價……。

「全店190元起」的佐丹奴和「全店95元起」的Hang Ten,降價競爭的布條滿天飛揚。標榜35元一杯的咖啡店,短短一年內,單在南京東路附近便開了10家以上。

從日本、美國到台灣,從製造業到服務業,每個國家都在低價競爭,每個產業都在嚴控成本。

而電腦業的降價更是慘烈......。

平價商機助攻,台灣人愈來愈愛喝咖啡

台灣每人每年飲用咖啡杯數

1994

2000

2018

資料來源:《天下雜誌》、《食力》

9月初,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公司康柏(Compaq)宣布降價,最大降幅將近30%。IBM馬上跟進,惟恐失了市場先機。

但是,同樣降價,3年前引發國內電腦業大洗牌,許多廠商因而倒閉或虧損。這次,雲淡風輕,沒有激起台灣電腦廠商太多的漣漪。

上次降價淘汰了一些中小型電腦公司,在全球一片虧損聲中,台灣資訊業每年的產值反而以超過10%的速度成長,晉身全球第六大資訊工業國。並有超過七項的產品,在全球資訊市場上獨佔鰲頭。

台灣電腦廠商兩年來的求生存過程:從過去組裝電腦成品銷售,到自創模組化產銷方式(依客戶需求當地組裝電腦),及委託代工(OEM或ODM)的大幅增加,讓電腦製造商避開積壓庫存的風險,創造穩定利潤,度過了危機。

Swatch品牌經理吳惠梁指出,自動化設備讓Swatch在生產基地不外移的情況下,大量、快速、低價生產。

並透過研發,把手錶零件由傳統的56個減少到28個;再加上塑膠錶殼的低廉和可塑性,讓瑞士保住鐘錶製造這個經濟命脈。

Story 2

長庚vs.台大:
醫院的價值之爭

效率的長庚、傳統的台大,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文化,反映出台灣醫界何種問題?帶給台灣民眾什麼樣的醫療服務品質?

長庚醫院以企業化經營,提供民眾「快速又大量」的醫療服務。

台大醫院則以自由的研究環境,保證較精緻、可靠的醫療品質。

1976年創立的長庚醫院,以保證高薪,嚴格禁止醫師拿紅包,改變台灣醫界生態,建立平民醫院的模式。

從此,醫師成為大企業的雇員,看病遲到要被罰錢;病人是醫生的業績指標,看的愈多、薪水愈高。長庚也成了最賺錢的大醫院。有了全國最高的醫療效率,長庚的下一步,該追求什麼?

一名長庚醫師形容台大是英國文化,較有傳統、精緻,但也較沒效率。長庚則是美國文化,很大、很有效率,但卻較粗糙。

自由的傳統、濃厚的學術風氣,台大曾吸引無數優秀醫界人才,現卻面臨前所未見的內憂外患。

內部針對拿紅包、在外開業,展開自清運動,紛爭不斷;一向領先的醫學研究,也漸被其他的教學醫院奮力追趕。背負百年光榮歷史與包袱的台大醫院,如何迎戰下個世紀?

Story 3

與敵人共舞:
從競爭到競合

「競合」——和競爭對手既競爭、又合作,已成全球大趨勢。
和一般策略聯盟最大的不同是,競合的對象,是平日在商場上殺得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,而今為利益結合。

與敵人共舞,對員工、對組織,都造成複雜而深遠的衝擊:

蘋果電腦、IBM,與摩托羅拉聯手製造Power PC;
神通集團的聯強國際,為競爭對手鋪送產品;
三富汽車子工廠,為國瑞汽車造零件;
在台灣,大同、旭青、神達等三十名家電腦廠商,合組「台灣新個人電腦聯盟」......

Podcast 好好說那年 1994從競爭到競合,亦敵亦友迎向市場挑戰|杜書伍(聯華國際集團總裁)

「好好說那年」歌單

以流通業為主的聯強國際,也幫兄弟公司神通電腦的競爭對手——宏碁集團旗下的明基電腦——鋪送產品。(右為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,左為聯強總經理杜書伍)

從美國、日本到台灣…,從資訊、汽車到家電…,

平日在商場上殺得你死我活的競爭者,今日卻合力發展技術、

合尋找客戶、靈活交流通路…。

競合,提供了新的競爭形式,

也帶來更多的挑戰,需要更高的企業智慧。

  • 明基總經理李焜耀


    「過去不能資匪,不能幫敵人打仗。現在是賺到錢才重要,意識形態其次。」

  • 台中精機副總經理黃明和


    「機械業已逐漸打封閉的破門戶之見,向競爭者借個身過去(閩南語,指借力使力)。」

  • 明基總經理李焜耀


    「過去不能資匪,不能幫敵人打仗。現在是賺到錢才重要,意識形態其次。」

  • 台中精機副總經理
    黃明和


    「機械業已逐漸打封閉的破門戶之見,向競爭者借個身過去(閩南語,指借力使力)。」

旺宏:
找「護國神廠」借力使力

無論是跟日本鋼管(NKK)或台積電,旺宏都能借力使力,與對手在產品上競爭,在通路上合作

當時,旺宏在蓋了廠房後,沒有足夠資金購買更多的機器設備,使得成本居高不下;而台積則面臨產能不足,失去客戶的隱憂。

因此,由台積購買設備及提供市場(旺宏將產品賣給台積),而旺宏則提供廠房、人力。經由合作,台積每個月增加7000片晶圓的產能,帶來超過一億元的營收。而旺宏也因此降低成本,累積製程的人才和經驗。

旺宏總經理吳敏求

「合作的目的是為了競爭,凸顯雙方優勢。」
Story 4

大企業學習向地方彎腰

大企業學習
向地方彎腰

面對環保、土地的抗爭不斷,夾在中央與地方爭奪資源的中心,

過去可以直通天聽、深受中央青睞的大企業,

現在則須深入鄉鎮做公關、拜碼頭、回餽地方……。

中油林園廠一年的敦親睦鄰經費就是四、五千萬,附近學校的籃球場、圖書館等都是出自中油的荷包。右二為當時的林園鄉長王方員。

王永慶請吃牛排、
張安平學吃檳榔

隨著地方意識的抬頭,台灣企業在邁向國際化的同時,也必須走向本土。

嘉新水泥總經理張安平,為了爭取在高雄田寮鄉的採礦權,一年多下來與當地鄉民溝通的結果,已經練就一口「吃檳榔不吐汁」的功夫。

台塑企業董事長王永慶為了在雲林麥寮鄉順利設廠,邀請一批批的養殖戶到位於敦化北路的台塑13樓招待所,請他們喝啤酒、白蘭地,吃有名的台塑牛排,並親自說明他興建六輕的理想。

Story 5

【觀念領先,大師引介】
大師中的大師:彼得.杜拉克

「世上如果有所謂大師中的大師,」經濟學人週刊如是斷言,「那人必定是杜拉克。」

「從競爭力的角度來看,未來的競爭力高低,將取決於受教育人力資源的數量、品質與產出。」

未來社會中最重要的資源不再是土地、勞工、資金,而是知識。

新世紀決定競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有三--知識的量、知識的質和知識的產出。

推廣闡揚這新觀念最力的就是管理大師彼得.杜拉克。著作等身、當過記者、教過經濟、熱中鑽研歷史,那年85高齡的杜拉克仍然保持記者的好奇與敏銳的觀察力,也仍然勇於對這世界的種種現象提出許多挑選性的問題。

譬如,他認為已延續了300年的政府的傳統角色已面臨破產,就像一條已修修補補300年的舊皮褲,已看不出哪裡是褲子、哪裡是補釘。

「過去大家都強調政府要怎麼做好,卻沒人問『政府應該做什麼』這個關鍵問題,」他在接受《天下》訪問時說。現在到了重新思考政府角色的時候了。

Story 6

當年那個堅守製造業、不炒股的大同

「大同大同國貨好......」是那個時代每個台灣人都能隨口哼出來的句子。當年大同是僅次於台塑的第二大民營企業集團。

1994年大同發那科成立,大同想要從家電、重電業者,轉型為高科技公司,改以資訊、通訊、自動化產業為主。

原以營造業起家,在台北市精華區擁有大片土地的大同,在那個股市房市齊飛的年代卻堅守製造業,不炒股票,也不變更地目炒地皮。大同也是國內第一家實施「工者有其股,工者有其屋」的民營企業。

75歲的大同董事長林挺生對員工灌輸的信念就是,「大同同仁深信克服貧窮、造福社會是我們工業人的使命。」有人問他,現在台灣已經不貧窮了,這條信念要不要改?他卻堅持保留,理由是——因為台灣人的心還很貧窮。

令人遺憾地,2020年10月,在兩個多小時的股東會上,大同林家失去了他們百年的經營權。

大同第二代董事長林挺生,為創辦人林尚志之子。2006年卸下董事長一職,由其子林蔚山接任。

Story 7

李安、王家衛、蔡明亮:華語電影創新力爆發的一年

1994,是華語電影多元創作力爆發的一年。香港、台灣、中國年輕導演,紛紛做新的嘗試。

王家衛的重慶森林、陳可辛的金枝玉葉、關錦鵬的紅玫瑰白玫瑰、李安的飲食男女、楊德昌的獨立時代、吳念真的多桑、蔡明亮的愛情萬歲、張藝謀的活著、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......。

這些風格各異的出色作品,豐富了那個在回歸、選舉、經改中迷惘的年代。

看更多
1994年的天下報導

嗨,我是天天!

你知道「大同寶寶」嗎?

天天告訴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