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步的軌跡

進步的軌跡
進步的軌跡

打開歷史,啟動對話

現在發生的事,
過去都有跡可循;
未來的解答,
也可從歷史中追尋。

《天下》「打開」的第一步,
將從「進步的軌跡」這個歷史的對話開始。

40一瞬  台灣會更好

1981,《天下雜誌》創刊,是台灣第一本用白話文傳播經濟理論與進步社會觀念的雜誌,忠實記錄台灣與世界變遷的軌跡。
當時,在政府菁英規劃、主導下,經濟成長快,貧富差距小的「台灣模式」,是國際研究的熱門對象。

80年代,政府成立新竹科學園區,並大力催生台積電,形成「台灣矽谷」。作為經濟升級火車頭的資訊工業,逐漸成形。
於是,電腦終端機、顯示器、電路板等,陸續接手鞋子、傘、網球拍等傳統產業,成為新的台灣第一,台灣產業逐步跨入新紀元。
那時,太平洋世紀正拉開序幕,亞洲四小龍台、韓、星、港初登世界舞台。台灣以平均11.5%的經濟成長率,躍居龍首。
國際也正掀起新自由主義浪潮。台灣在內外夾擊下,打開大門,放鬆管制,走向自由化、國際化、民主化,並迎接巨變與渾沌的世局。

90年代,政治解禁,國會、總統直選,台灣民主步伐加速前進,黑金的陰影也伴隨而來。
兩岸交流初解凍,隨著中國開始經濟改革,台商帶入資金與技術,為台灣傳統產業尋找新出路,也為中國的經濟起飛提供重要推力。
而台灣資訊業者也成為全球個人電腦普及的最大功臣,讓PC的單價由4000美元降為400美元,人人都買得起電腦。

進入21世紀,全球化加速,中國高速崛起,台灣企業力用中國,勇闖世界、倍速擴張。緊貼科技更迭的腳步,成為全球科技產業不可或缺的供應鏈基地。
挺過80年代台幣巨幅升值、股市房市泡沫、90年代亞洲金融風暴、2008全球金融海嘯,台灣企業成為全球化浪潮下的贏家。然而,台灣勞工卻淪為輸家,在長期薪資停滯、房價飛漲的逆風中,步步掙扎向前。

邁入21世紀第3個10年前夕,各式衝突加劇:地域、國族、階級、世代......,而一場大疫更迫使全世界停下腳步思考:地球的明天、人類的未來、國家的走向、企業的前景,以及自己的下一步?

40年,又一個轉折,一個起點。回首來時路,有時攜手,有時互嗆,但每個人曾經的努力,在每個轉折點,都推動台灣步步向上,向更美好靠近。

挑戰難關重重的未來,具有共好的胸懷,才有扭轉的力量。